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

机构里做寿司、面条、捏橡皮泥......这不是在玩,而是一种干预!

2018-02-10  东方启音  浏览:9929

  在东方启音的课堂上,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:一群孩子坐在桌子旁玩橡皮泥,不亦说乎;老师教孩子将几片树叶制作成栩栩如生的金鱼;甚至寿司被带进课堂,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。不用惊讶,这不是在玩,而是一种干预

机构里做寿司、面条、捏橡皮泥......这不是在玩,而是一种干预!

  精细设计的游戏是我们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寓教于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,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提高接受性语言、模仿能力及游戏的水平,从而达到促进语言发展的目的。

  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,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内容。用于干预的游戏应该是有规则、有互动、多方参与的。

  有些家长重视与孩子的亲子互动,也经常与孩子一起游戏,但是往往因为缺乏有效的游戏技能,使游戏时间只能算作简单的陪伴。

机构里做寿司、面条、捏橡皮泥......这不是在玩,而是一种干预!

  怎样在游戏中创造机会,提高孩子技能呢?下面给爸爸妈妈们分享几个课堂中常用到的游戏。

  1. 操作性游戏

  孩子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,达到肌肉松懈和舒解压力的目的,从而也可以稳定小朋友的情绪。

  动动大肌肉-“大风和树叶”

  让孩子扮树叶,妈妈扮演大风。游戏开始时,孩子先蹲着。

  如果妈妈说:“起风了!”孩子就要站起来。妈妈说:“大风来了。”孩子需要跑。妈妈说:“风小了。”孩子就要走。妈妈说:“风停了。”孩子蹲下。

  这个小小的互动游戏可以让孩子练习跑、走交替,听指令。

  这里提醒下爸爸妈妈们哦,开始做时,要多说“风小了”,让孩子走多于跑,以后逐渐多说“大风来了”,让孩子逐渐增加运动量,多跑跑。

  练练小肌肉-“撕胶带”

  爸爸妈妈把多条胶纸交叠贴在餐台上,让孩子逐条撕下。

  能力比较好的孩子还可以趁机教颜色。将五颜六色的胶带贴在餐台上,下指令让孩子撕开某种颜色的胶带。

  2.比赛性游戏

  让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,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;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力,培养其轮侯参与的能力及建立输赢的概念,让孩子学习遵守游戏规则。

  “我是小渔夫”

  买一套钓鱼的玩具,在规定的时间内,爸爸,妈妈和孩子轮流钓鱼,告诉孩子谁钓的最多就奖励。

  钓好之后还可以考考孩子算出每个人钓了多少个,说出谁最多。

  3.理解性游戏

  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。我们的游戏都是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置的。它由易到难,从简单到复杂,从基本的操作比赛游戏到高层次的理解及装扮游戏。

  理解性游戏的难度较高,且游戏规则完全是一些认知理解性质的活动,几乎没有视觉提示,需要孩子对大人所说的话进行分析和整合。

机构里做寿司、面条、捏橡皮泥......这不是在玩,而是一种干预!

  “一二三木头人”

  “我们都是木头人,不许说话,不许动!”熟悉的口号有没有勾起你纯真的童年回忆呢?

  “一二三,木头人”代表“停”需要孩子有很强的理解能力!带着孩子穿越,重返我们的八十年代!

  不仅可以提高他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认知,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追寻童年的记忆,定格最美幸福时光。

  4.装扮性游戏

  即让孩子试着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角色,可以让孩子习得社会技巧,这个游戏主要适用于能力较好的儿童。如:“老鹰抓小鸡”“老狼老狼几点了”“龟兔赛跑”等。

  当然,上述各种游戏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,它们互相渗透和融合,只不过是游戏所设目标的侧重点有所区别。